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
《DJ在線》散熱產業扎根中國,疫情時代下的產能移動
MoneyDJ新聞 2020-04-16 10:18:46 記者 趙慶翔 報導
貿易戰、新冠肺炎,種種因素加諸於中美之間的關係,無論是政治角力或者國家經濟大局考量,中美關係下一步怎麼發展,市場多數感到悲觀。筆電供應鏈當初為了人力成本、投資優惠等從台灣移到中國,相關衛星廠商像是散熱廠商也隨之遷徙,目前少部分組裝廠開始將產線移動到台灣、東南亞,那散熱廠商接下來是否也該移動呢? 主要的考量點又會是甚麼?
貿易戰之後,疫情再次敲擊移動的動機
受到疫情影響,散熱產業由於產能超過8成位於中國,也多數在2月下旬才陸續復工,儘管復工腳步快速,甚至最快在2月底拉升到7成復工率,3月就幾乎100%恢復正常生產供貨。
但疫情卻不讓人們生活獲得平穩,在中國,許多廠區必須接受當地政府的控管,無論是健康資訊的回報、人員的到崗情況等,甚至是復工率被都要求,正向的來說對於疫情控管是有幫助的,但是從農曆過年到完全復工,幾乎一個多月停止生產,這讓客戶可感到不好受。因此,無論在備料策略、或者找尋替代供應商,甚至是移動廠區等,散熱廠商、組裝廠等都開始重新思考。
如果要思考下一步散熱廠商會何去何從,回溯過去歷史或許可以得到借鏡。台灣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,上下游供應鏈完整,因此筆電、手機的散熱零件供貨也掌握在台灣廠商手中。
過去台灣散熱廠工廠位於台灣,受到人力成本提高下,特別是散熱零件又需要大量的人力,因此隨著代工廠的腳步,2005年以後陸續將工廠轉移至中國,生產基地多為在電子代工廠附近,像是昆山、重慶等,掌握地利之便,能提供快速生產的服務,符合交期短的特性。至今散熱產業在中國也建立起完整的供應鏈,從加工製程到原料,供應商彼此相依存依賴度大。
當時擁有的條件是中國政府的大力補助,像是兩免三減半,前兩年免稅、第三年開始稅減半,前五年幾乎廠商賺多少,實拿多少,政府也推動了「一帶一路」政策,更讓台商能夠在往東南亞、歐洲的運輸上獲得區位優勢。種種因素之下,帶動組裝廠、散熱廠等電子周邊零組件廠,在中國深耕至今。
為何不移動: 文化、管理隔閡外,供應鏈成熟度是關鍵
然而,要從中國再移動出來可不容易,東南亞國家的政策補助利多,恐怕也難以抹去台商都擔心首當其衝的文化隔閡、人員管理等問題。業內人士表示,工廠生產最怕的就是勞工不認真,管理起來真的不容易,當初在中國,勞工都很願意加班、多賺一點錢,但是東南亞可能就不太一樣了。
加上先前貿易戰,不少前期被列入關稅清單的產業,早就往越南、柬埔寨搶灘布局,包含土地、人力成本等幾乎翻倍成長,要再找到合適的區位、招募員工等,恐怕也是一大挑戰。
另外,「客戶有去才會去」。訂單量也非常重要,如果移動了,但是既有的組裝廠都還在中國,到那裏也只是徒增困擾,因此組裝廠勢必先移動,必且有一定的規模,衛星產業才會開始動作,且相隔時間恐怕也沒那麼快速。
不少廠商認為,其實散熱元件體積不大,用海運、空運還算方便,這些成本比起初期移動到供應鏈不完整的東南亞,成本可能還低一些,但如果當地供應鏈已經開始逐步成形,才會開始想要移動過去。
不移動之時: 增加供應商、續擴產
疫情之後,考驗了廠商分散風險的管理策略,不少廠商開始尋求非中國供應商,像是台灣、東南亞等等,儘管會提升成本,但是在一些緊急時刻,總得生產出貨給客戶,畢竟目前協力廠商多數規模小,遇到狀況時多少較具風險。
除此之外,部分廠商也打算在中國繼續擴大規模,以因應後續的營運需求,包含雙鴻(3324)、超眾(6230)、動力-KY(6591)、元山(6275)、安力-KY(5223)等廠商,像是雙鴻將在既有廠區擴產手機熱管產能,將從目前單月200萬支,至2020年第2季增至500萬支,而手機熱板則維持單月1000萬片的數量,2020年客戶需求量已足夠,預期在年中再觀察明年客戶與市場需求。
至於超眾也持續投入研發與擴產,先前手機熱板已經在昆山廠生產出貨,未來也將持續擴充產能,另外,重慶廠也將擴充既有的散熱模組、散熱管的產能,預期2020年下半年可陸續開出,增加後續營運動能。
而動力-KY、元山、安力-KY等廠商則分別選擇在江西、東莞、浙江投資新廠,無論是因應中國內需市場,或者生產整合都是考量的因素之一。
已經要移動: 客戶要求、產業特性
超眾除了在中國既有產區持續擴產之外,在日本電產(Nidec)入主後,大舉前進越南河內,計畫7年內將累積達越南盾4兆元(大約台幣53億元),將建廠擴充手機用熱板(VC)、散熱模組等產能,展現積極決心。
不只超眾看上越南,包含奇鋐(3017)、協禧(3071)等廠商都決定要在越南擴充產能,而建準(2421)則打算進入菲律賓布局,陸續隨著組裝廠的腳步往東南亞發展的趨勢似已成型。
至於雙鴻也在近期開始考慮布局海外生產據點,特別是伺服器客戶希望部份產能搬離非中國地區,也讓雙鴻開始重新思考,內部也開始評估當中。
業內人士分析,現在要移出中國的廠商,多數是看上非筆電市場未來的發展性,無論是伺服器、車用等,應是最大的拉力,畢竟筆電供應鏈目前在昆山還是非常完整,像是超眾有了Nidec的支援之後,到越南發展開啟新事業、新應用都是相對有機會的,或者雙鴻近年也一直想往非3C產品布局,這或許也是個好時機。
整體而言,在疫情蔓延至今,廠商是否搬遷的問題浮上檯面,無論是腳步動得快,或者認為全球政經環境具有系統性風險,在手現金為王,都將在這個時間點加速決定,也對未來營運策略產生關鍵影響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