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應(0) 人氣(66) 收藏(0)2019/08/29 09:43
MoneyDJ新聞 2019-08-29 09:43:11 記者 趙慶翔 報導
台灣散熱廠看好未來手機熱板市場需求旺,因此今年各家積極擴產。但是,擴產到底擴到甚麼程度,才能避免供過於求? 前方還有多長的路、多大的餅可以吃? 這是散熱廠今年站在交叉路口,必須審慎思考並衡量未來營運方向的重要議題。以熱管為借鏡,未來熱板ASP仍有壓
今年為5G手機元年,因此部分高階機種採用分離式晶片方案,過去熱管已無法因應散熱需求,帶動解熱力較高的熱板需求提升,ASP提升下,帶動散熱廠今年業績旺,廠商更看好熱板未來需求,選擇積極擴廠,因應需求。
從解熱力來看,目前只要是5W以上手機,就需要採用熱板散熱,其餘可選擇熱管、石墨片等。如果要預期未來熱板的ASP下滑壓力的趨勢,以過去熱管技術發展至今的趨勢做為參考。從2015年起許多手機品牌旗艦機種已經導入熱管解熱,主要受到手機主晶片效能提升下,連帶造成手機越來越熱,因此手機廠商會是從塑膠殼改採金屬殼,或者採用熱管達到解熱效果。
2015年熱管價格為1.5美元左右,但受到市場大量需求、中國競爭者加入下,曾在2017年左右大幅下降,最低價格曾低至0.2~0.3美元,跌價速度之快。而去年下半年部分品牌旗艦機則導入薄型熱管,意指熱管加寬、加銅墊片等技術再升級,使得ASP約回升到0.5~0.7美元。
去年下半年開始,受到每年手機廠商對零組件廠的成本控管壓力,因此熱板ASP也不得不開始承壓。據了解,目前熱板約2元美金左右,但難保今年年底到明年,散熱廠積極擴產後,ASP恐面臨壓力。
業內人士也坦言,其實大家都明白擴產後價格恐下滑,且目前對於市場需求也尚未看清,但明年確實有高階機種熱板需求,因此對於擴產較為積極。
但也有一派的人認為,熱板技術比起熱管難上加難,因此考量到良率、生產效率等,以及手機客戶若僅高階機種採用熱板,量不像熱管那麼大,要大幅議價的空間應有限,比起熱管更具跌價抗壓力。
越薄越難做,中國熱板也崛起?
據了解,某手機品牌今年將某機種從台廠熱板改採中國熱板方案,導致生產效率不佳,客戶對品質疑慮下,儘管逼使該款手機上市時間延後,但最終仍採用中國熱板方案,也算是中國熱板技術被具體認證的里程碑。
到底熱板多難做? 目前市場主流熱板厚度為0.4mm,受到手機零組件機構件配置需求,同一片熱板可有不同厚薄,局部最低可達0.35mm。業者預期,明年主流可能來到0.3mm,但也有客戶想要更薄方案0.25mm,但受到物理極限,越薄恐造成良率越差、散熱效果更差。
據了解,目前0.4mm生產良率約6~7成,若要再做更薄,外型恐有變形的疑慮,但若客戶對外觀要求不大,良率應可達8成,但平均而言,要再提升良率,且達到量產水準,恐仍需要時間考驗。
台廠具有熱板技術,並可達量產水準外,除此之外,市場供應商僅日本Toshiba,就性價比來說,台廠仍具有競爭優勢。過去熱管產業受到中國崛起競爭壓力大,據了解,中國廠商同樣也想搶熱板商機,但儘管透過挖腳、投入大筆資金,都難以快速將良率提升。
業內人士說明,熱板良率非常考驗實戰經驗,從客戶需求開案到生產參數的分析等,都是需要一定程度門檻,因此短期較難看到中國大量搶食市場。
非得用熱板? 除了熱板之外的方案
石墨片比起腔體的銅製材質的熱板、熱管來得更薄,因此也有廠商思考疊加石墨片,但受到石墨片水平散熱效能好,但垂直傳導能力不佳,因此短期也被許多客戶打回票。目前市場上僅蘋果(APPLE)透過韌體技術將手機功耗降低,並採石墨片就能達到散熱功效,因此其他非蘋的手機則較難採用石墨片方案,或僅用於較低功效的中低階手機。
另外,也有熱管變身熱板外型的改造方式,供應鏈說明,也有客戶為了將手機做薄、散熱效果在有限的成本內提高,會將3~5mm的熱管壓扁,製造出與熱板0.35~0.4mm的外型相當的方案,但受到壓扁的力量恐不均勻,因此中間的支撐力較不佳,恐有斷掉、變形的風險,且面積不如熱板大,解熱力較差,但同樣可符合客戶薄型化需求。
今年散熱廠考量擴產,認清客戶需求是關鍵
雙鴻(3324)今年在廣州廠擴產,年初熱板單月約3百萬支,目前已經擴至500萬支,預期年底最多可達800萬支。超眾(6230)則是在昆山廠今年也開始擴充熱板產能,儘管初期的量仍未知,但第4季確定可量產。而業強(6124)則在熱管、熱板皆明顯擴充產能。泰碩(3338)則在擴充熱板產能,預期在年底可達200萬支,熱管則維持200萬支不變。
從目前散熱廠擴廠的總量來看,最快明年熱板恐有價格下滑的壓力,但擴產也不全然代表未來市場供給,仍需考量到生產效率、產品良率、成本材料等,也須觀察後續市場實際開出的產能狀況。
避免供過於求,生產的彈性也很重要,據了解,手機熱板與一般熱板部分製程可共用機台,或許未來生產上仍具有彈性調整的空間,可挪用於其他應用面,手機熱板短期應不至於供給過剩。
因此,台廠目前仍居市場前段班,但是否掌握未來熱板厚薄度與良率關鍵技術,以及生產效率等,都是台廠後續獲利的關鍵。短期而言,台灣散熱廠在手機熱板、熱管產能皆具備,且良率穩定、生產效率佳則較具競爭優勢,長期而言,分散終端產品應用面還是穩定營運的關鍵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